2010年5月31日

[思潮] 基礎論的困局(三)康德知識論



 阿湘個版看到的,幫轉。

----------


 綜觀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問題,從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的理論來看,要完成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的關鍵點在於「先驗綜合判斷」。康德除了將信念區分成先驗(a priori)與後驗(a posteriori)之外,還區分成分析的(analytic)與綜合的(synthetic),而兩者取其一可以組合成先驗綜合的(a priori synthetic)信念。先驗的優點在於不會錯,而綜合的優點在於可以支持其他信念,因此這類信念就正好足以擔當基礎論結構中的基礎知識了。

 「先驗知識」與「後驗知識」的主要區分在於「是否需要依賴某些特定感官經驗才能判斷其為真」。例如,「松柏的葉子是綠色的。」這個信念是後驗的,因為這個信念必須依賴對松柏葉子的感官知覺才能判斷其為真或假。反之,像是「三角形有三個角」、「紅花是花」、「1+1=2」等等,都不需要任何特定的感官經驗就能夠知道其為真,這些信念就被歸類為先驗的知識。先驗與後驗區別的重要性在於,先驗的判斷是不需依賴任何特定經驗的,但是後驗的判斷由於必須仰賴特定經驗,而感官經驗是比較可能會錯的,所以後驗判斷是比較沒保障的判斷。

 而分析與綜合的區別在於,「一個命題的前項的意義是否已經完全包含了後項。」舉例來說,「白雪是白色的」,在這個命題中,我們稱「白雪」為前項,而「白色」則為後項,前項的意義包含了「雪」和「白色」兩個,而後項的意義卻只有「白色」一個,前項所具有的意義已經完全包含了後項所具有的意義,那麼,這就是分析命題,意思是說,後項可以從前項分析出來。然而,「葉子是綠色的」這樣的命題的前項「葉子」的意義卻不包含「綠色」,雖然多數葉子是綠色的,但是只要其詞彙的意義本身不包含就不算包含,而這樣的命題就稱為綜合命題。如果把命題當作是一種判斷,我們就稱其為分析判斷或是綜合判斷,而將其當作是信念也就算是分析型的信念或是綜合型的信念,這些字詞在這方面可以這樣使用,但基本上在哲學的討論上我們比較常用命題或是判斷來稱呼它們。

 這個區別事實上常常被誤解成「字面上」的包含,但重點是「意義上」的包含。例如,「單身漢是未婚的」,這個命題在字面上前項並沒有包含後項,但因其意義上有包含,所以也是分析命題。而另一個例子,「單身貴族是貴族」,這個命題在字面上前項有包含後項,但是意義上卻不包含,因此這個命題是綜合命題。

 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區分的重點在於,分析命題的知識無法擴展,但綜合命題卻可以。分析命題由於前項的意義比後項還多,這種話說了等於是廢話,即使這樣的知識真的絕對不可能錯也沒有用,因為這樣的命題並不能告訴我們更多的事物,而且,也無法藉由許多分析命題的組合而衍生新的知識。但是,綜合命題卻不是這樣的,因為其後項有前項所沒有的意義,因此,在不同綜合命題的組合下就可能產生出新的知識出來。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知識的特色,一是先驗知識是不會錯的,二是綜合判斷是可以衍生出其他知識的,那麼,這兩個優點正是我們尋找中的作為基礎論知識結構的基礎信念。所以,如果有知識可以同時具備這兩個優點,它就可能是基礎信念的最好候選人,康德稱這樣的知識為,「先驗綜合判斷」。

 符合先驗綜合判斷的知識的例子有,關於數學方面與邏輯方面的知識,另外,像是「凡事必有因」以及「自然齊一律」等等都被康德認為是我們先天的認知結構而成為先驗綜合判斷。

 這個理論乍聽之下很有吸引力,但是,細細品味之後卻發現其問題仍舊沒有解決,問題在於,這些先驗綜合判斷真的都是不會錯的嗎? 第二,光靠這些先驗綜合判斷真的可以發展出所有的知識嗎?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發現,雖然,我們習慣性的接受因果律以及自然齊一律,但是,說它們是先天的認知結構卻不太適合,因為我們仍就可以想像沒有因果律的世界,以及自然齊一律是錯誤的狀態,因此,這些判斷未必是先驗的,就算它們真的算是先驗的也未必就是對的。我們如何能夠確定只要不依賴感官知覺的知識就是正確的知識呢? 另外,光靠康得所提出來的先驗綜合判斷是不夠的,問題和理性主義會遇到的問題類似,如果知識的基礎是不包含感官經驗的,那麼,我們可能難以建構出一個包含感官經驗的知識體系出來,那麼,我們似乎就必須放棄支持任何特定的感官知識,這似乎也不是我們希望的知識結構。

 那麼,還有什麼可能的知識可以作為基礎論知識結構中的基礎知識呢? 在不斷的失敗後,許多哲學家們開始嘗試主張「根本就不存在有基礎知識」,那麼一來,知識的結構就不再是像大廈一般的結構而必須是另一種風貌了。



2008/2/25 華梵大學哲學系 冀劍制
原文網址:http://www.hfu.edu.tw/~cchi/epistemology/web/foundationalism-3.htm

0 回應:

張貼留言

 

耳機裡的新浪潮 Design by Insight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