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

[思潮] 2010諾貝爾和平獎-劉曉波








原文網址: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10/101007_liu_xiaobo_profile.shtml

人物: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
諾貝爾基金會周五(10月8日)宣佈,《零八憲章》起草人、中國異見人士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在聲明中,諾貝爾基金會推崇了劉曉波在推動中國民主化的努力。
 劉曉波目前正因為「煽動顛覆國家」的罪名在中國的監獄中服刑。
 2009年12月25日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劉曉波有期徒刑11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
 劉曉波是中國知名作家、曾任獨立中文筆會主席、是中國著名持不同政見者,曾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講師。被捕前一直在北京從事自由寫作。

主要經歷

 劉曉波於1955年12月28日生於吉林長春。曾當過知青,建築工人等。
 1977至1982入吉林大學中文系學習,獲學士學位,隨後進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並在該校中文系任教。1986年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讀博士學位,多次去北歐和美國講學。
 1980年代中期,劉曉波因對李澤厚的批判而名震文壇,被稱為「黑馬」。後因參與天安門六四事件、呼籲為六四平反和要求中國當局進行民主憲政改革而多次被捕。他和侯德建、高新和周舵被稱為「天安門四君子」。
 1989年他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作訪問學者時,北京發生八九民運,他隨即回國參加六四學生運動。
 1989年6月6日至1991年1月被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被捕,89年9月被開除公職。獲釋後在北京從事寫作以及參與中國民運活動。
 1995年5月至1996年1月被監禁在北京郊區。
 1996年至1999年被當局以擾亂社會秩序罪判處勞動教養3年。獲釋後繼續在北京從事自由寫作。
 劉曉波的文章,抨擊時政、關注民間維權。這使得他成為中國當局重點監控的對象,在每年的一些敏感時期,中國當局對劉曉波實施某種程度的軟禁,要求不得外出、訪友,甚至切斷其電話。
 2008年劉曉波發起並起草了《零八憲章》,該憲章在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發表。12月8日因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刑事拘留,12月9日被監視居住。2009年6月23日被當局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正式逮捕。
 2009年12月25日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劉曉波有期徒刑11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一審判決書中指控劉曉波在包括BBC等的境外網站上發表「煽動性」文章。劉曉波對判決提出上訴,但2010年2月11日北京高級法院駁回他的上訴,維持原判。
 2010年5月26日,劉曉波開始在遼寧省盤錦監獄服刑。

反應

 劉曉波的被捕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響,國際特赦、人權觀察、無國界記者和國際筆會等組織不斷呼籲中國當局釋放劉曉波。美國國會也曾通過決議案呼籲北京當局立即釋放劉曉波。
 同時,數百位《零八憲章》的起草者和簽署人發表聲明,表示願意跟劉曉波共同承擔責任。
 德國總理默克爾對劉曉波的審判結果表示震驚。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也對劉曉波被判刑發表公開聲明,批評中國政府違背了國際人權公約的基本準則,以及中國憲法明文規定的言論自由精神。
 2010年1月15日,以胡績偉為首的中共老幹部發表公開信,信中稱對劉曉波被判刑感到「困惑不解」。 此外,20名包括毛澤東前秘書李銳、前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杜導正等中共元老聯署公開信,要求撤銷劉曉波的一審判決。

獲獎與著作

 劉曉波曾多次獲獎。其中包括,1990年獲美國《人權觀察》頒發的「海爾曼人權獎,1996年再次獲得「海爾曼人權獎」。
 2004 年獲得無國界記者和法蘭西基金會頒發的2004年度「捍衛言論自由獎」。
 2005年獲第十屆香港人權新聞獎大獎。2009年獲得美國筆會頒發的該年度巴巴拉•戈德史密斯自由寫作獎。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選擇的批判-與李澤厚對話》、《審美與人的自由》、《赤身裸體,走向上帝》、《中國當代政治與中國知識分子》、《向良心說謊的民族》、《未來的自由中國在民間》、《單刃毒劍-中國當代民族主義批判》等。
 包括捷克前總統哈維爾和百餘名中國學者、律師在內的人,呼籲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向被監禁的中國著名異見人士劉曉波頒獎。

中國表態

 中國外交部9月28日警告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不要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劉曉波。
 10月8日諾貝爾和平獎宣佈之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劉曉波是觸犯中國法律而被判刑的罪犯,其所作所為和諾貝爾和平獎宗旨背道而馳。」


----------------------------------

原文網址: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12/101210_noble_jagland_speech.shtml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頒獎致辭摘要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德在周五的頒獎儀式上說,劉曉波無法出席儀式本身就說明,授予劉曉波這項獎是必要的、應該的。
 他說:「我們深感遺憾的是,和平獎獲得者劉曉波正被隔離監禁在中國東北部的一個監獄裏,不能親自出席今天的儀式。他的妻子劉霞或其他親屬也不能前來。因此,今天我們不會頒發和平獎的獎章和證書。」
 他說:「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授予劉曉波這項獎是必要的、應該的。我們對他榮獲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表示衷心祝賀。」

歷史先例

 亞格蘭德接著回顧了歷史上曾經有多位和平獎得主無法親自出席頒獎儀式。他說:「事實上,最有歷史意義和最具榮譽的幾項和平獎中,就有好幾項在頒發時都發生了這樣的情況。也有很多次,雖然獲獎者得以前來,卻遭到了本國政府的強烈譴責。」
 他提到了1935年委員會將和平獎授予卡爾.馮.奧西茨基時,希特勒禁止任何一個德國人前來接受任何一項諾貝爾獎。
 他接著提到了安德烈.薩哈羅夫、列赫.瓦文薩和昂山素季的類似遭遇。
 亞格蘭德強調,頒發以上這幾項和平獎的目的,「當然絕對不是為了侮辱任何人或任何國家。委員會的意圖是通過頒獎,來凸顯人權、民主與和平之間的關係」。

人權象徵

 亞格蘭德說,雖然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成員從來沒有與劉曉波見過面,卻感到「很了解他」。他們「密切地關注和審視他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
 亞格蘭德在介紹了劉曉波其人其事後說,劉曉波告訴自己的妻子,要把今年的和平獎獻給「六四亡靈」。他們「完全遵從他的意願」。
 亞格蘭德讚揚了劉曉波的非暴力主張。並說,劉曉波所獲的嚴刑,「使他不再僅僅是人權運動的一個重要代言人,幾乎一夜之間,他就成了中國人權運動的民族和國際象徵」。

肯定中國

 亞格蘭德說,世界歷史上還沒有哪個大國經歷過中國式的高速經濟增長。他說,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使幾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在促進減少世界貧困人口的努力中,「中國的重要貢獻不可磨滅」。
 他說:「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有著13億人口的中國肩負著人權的命運。」
 亞格蘭德說,如果中國能夠建立起一種徹底保障公民權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將對世界產生深刻的積極影響。
 但亞格蘭德強調,要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就離不開言論和思想自由。

憲法權利

 亞格蘭德在隨後的演講中指出,對劉曉波的重判恰恰暴露了中國的弱點。
 他說,劉曉波不過踐行了中國《憲法》規定的權利,「他的所作所為無錯、無罪,因此他必須獲得釋放」。
 亞格蘭德還說:「在當今社會不少人忙於數點鈔票,很多國家只顧及眼前的本國民族利益或對劉曉波的倡議和努力置若罔聞時,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再一次決定,通過和平獎的頒發,來支持為全人類利益而奮鬥的人們。」
 在演講的最後,亞格蘭德再次向劉曉波榮獲2010 年諾貝爾和平獎表示祝賀。並說:「他的觀點最終會使中國變得更為強大。我們祝福他、祝福中國未來一切順利。」


----------------------------------

原文網址: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12/101213_ana_nobel_aftermath.shtml

分析:諾貝爾和平獎光環過後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在盛大的儀式、動人的演出以及中國的憤怒反應中落幕了。現在還很難說這次注定寫入中國乃至世界人權事業發展史的事件對中國的民主、人權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有關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得以解決,有關的爭議也將依然存在。
 前前後後三、四天的和平獎系列活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和國際媒體的廣泛報道。一個人、一件事能引起這麼大的關注並不常見,包括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得到這個獎項時雖也有爭議,卻沒有引起這麼大的反響。
 從頒獎儀式上的大照片、空椅子到第二天的音樂會和周日開始的主題展覽,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將來出獄後看到有關盛況也該感到欣慰與榮耀。
 不過,就在頒獎典禮的前後,在中國發生的兩件和民主、人權相關的事件並沒有引起媒體的多少關注。但這種巧合也許恰恰昭示著中國人權問題的普遍性和複雜性。

兩個得主 一般處境

 一件事就是在身陷囹圄的劉曉波10日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前一天,另一位目前也在獄中的中國維權活動人士趙連海被廣東的《時代周報》評選為「年度民間人士」。
 名列該報「影響中國時代進程100人」的趙連海是三聚氰胺牛奶受害兒童的家長,「結石寶寶之家」網站的創辦人,這兩年一直致力於毒奶問題的維權和訴訟。上個月他剛剛被以「尋釁滋事」罪名判處兩年半徒刑。
 《時代周報》年度人物的評選標準要求獲獎者對公共生活及時代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正面、積極影響力,「對社會具有推動作用和激勵作用,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人物、意見領袖、進步力量」。
 趙連海以囹圄之身獲得如此評價,即使在相對開放的廣東也不能不說足以凸顯媒體的膽識與良心。從任何角度說,都是一個難能可貴的進步。

獄裏獄外不自由

 然而,和平獎頒獎當天發生在中國北方內蒙古的另外一件事則提醒人們,中國人權問題所涉及的不僅僅是一個劉曉波、一個和平獎。
 這就是本應在和平獎頒獎當天獲釋的內蒙異議人士哈達不僅當天沒有出獄的確切消息,而且至今下落不明。
 中國當局在1995年以陰謀顛覆政府、分裂國家和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逮捕哈達,第二年判刑15年。
 哈達的妻子新娜和兒子維勒斯在哈達獲釋日期前已被警方拘押。
 哈達的舅舅哈斯朝魯當天向關押他的赤峰監獄求證哈達下落時曾遭獄警粗暴對待,但後來收到了顯示12月10日哈達一家三口在一起的照片。
 在這些周六已經出現在互聯網上的照片中,電子日曆顯示著當天的日期,但拍攝環境無論是壁紙、沙發的風格、還是茶几上明顯像餐廳外賣的飯菜以及他們手中的一次性紙杯子看起來都不像是哈達獲釋後一家人在自己家中的團聚,倒像是在哪個「招待所」。
 其實,和哈達一家人不能回家一樣,諾貝爾獎公布以來,尤其是發獎之前,中國維權活動人士中不能出國、不能出門甚至遭到拘押逮捕的不只一例。

從1935到2010

 在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儀式上,和平獎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德在講話中回顧了歷史上同樣不能親臨奧斯陸領獎的得主,包括1935年德國的奧西茨基以及後來的薩哈羅夫、瓦文薩、昂山素季。
 但亞格蘭德也充分肯定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並表達了他對一個尊重公民權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的期待。
 不過,正如主僕之間不可能有公平交易一樣,不受約束的絕對權力和市場經濟本身顯然並不相容。
 明年將是導致中國第一個共和國成立的「辛亥革命」100週年,百年來的歷史至少讓很多中國人相信,中國不能也禁不起再來一場革命。但要避免這場革命,除了劉曉波在《零八憲章》中列出的主張還有別的出路嗎?
 今天的世界上,各國在經濟上對中國的需求和依賴有目共睹,不過至少還沒有哪個國家的領導人像1938年的英國首相張伯倫一樣,揮著和中國簽訂的合同說,這就是「我們時代的商務」。
 但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德指出,很多國家「只顧及眼前的本國民族利益或對劉曉波的倡議和努力置若罔聞」。
 諾貝爾和平獎的象徵意義是明顯的,但在中國的人權發展問題上,僅有和平獎和劉曉波這個象徵性人物是不夠的。為了避免歷史上曾經犯過的錯誤,西方有責任在更廣的範圍內採用包括能被中國當局接受的對話等方式,關注哈達、關注趙連海,關注更多沒有引起注意的張曉波、王曉波、李曉波、趙曉波們……


----------------------------------

附錄:零八憲章、我沒有敵人



零八憲章
2008年12月10日公布

一、前言

  今年是中國立憲百年,《世界人權宣言》公布60周年,「民主牆」誕生30周年,中國政府簽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10周年。在經歷了長期的人權災難和艱難曲折的抗争曆程之後,覺醒的中國公民日漸清楚地認識到,自由、平等、人權是人類共同的普世價值;民主、共和、憲政是現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構。抽離了這些普世價值和基本政制架構的「現代化」,是剝奪人的權利、腐蝕人性、摧毀人的尊嚴的災難過程。21世紀的中國将走向何方,是繼續這種威權統治下的「現代化」,還是認同普世價值、融入主流文明、建立民主政體?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抉擇。
  19世紀中期的曆史巨變,暴露了中國傳統專制制度的腐朽,揭開了中華大地上「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序幕。洋務運動追求器物層面的進良,甲午戰敗再次暴露了體制的過時;戊戌變法觸及到制度層面的革新,終因頑固派的殘酷鎮壓而歸於失敗;辛亥革命在表面上埋葬了延續2000多年的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囿於當時内憂外患的特定曆史條件,共和政體只是曇花一現,專制主義旋即卷土重來。器物模仿和制度更新的失敗,推動國人深入到對文化病根的反思,遂有以「科學與民主」爲旗幟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因内戰頻仍和外敵入侵,中國政治民主化曆程被迫中斷。抗日戰争勝利後的中國再次開啓了憲政曆程,然而國共内戰的結果使中國陷入了現代極權主義的深淵。1949年建立的「新中國」,名義上是「人民共和國」,實質上是「黨天下」。執政黨壟斷了所有政治、經濟和社會資源,制造了反右、大躍進、文革、六四、打壓民間宗教活動與維權運動等一系列人權災難,致使數千萬人失去生命,國民和國家都付出了極爲慘重的代價。
  二十世紀後期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擺脫了毛澤東時代的普遍貧困和絕對極權,民間財富和民衆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個人的經濟自由和社會權利得到部分恢複,公民社會開始生長,民間對人權和政治自由的呼聲日益高漲。執政者也在進行走向市場化和私有化的經濟改革的同時,開始了從拒絕人權到逐漸承認人權的轉變。中國政府於1997年、1998年分别簽署了兩個重要的國際人權公約,全國人大於2004年通過修憲把「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憲法,今年又承諾制訂和推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但是,這些政治進步迄今爲止大多停留在紙面上;有法律而無法治,有憲法而無憲政,仍然是有目共睹的政治現實。執政集團繼續堅持維繫威權統治,排拒政治變革,由此導致官場腐敗,法治難立,人權不彰,道德淪喪,社會兩極分化,經濟畸形發展,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遭到雙重破壞,公民的自由、財産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得不到制度化的保障,各種社會矛盾不斷積累,不滿情緒持續高漲,特别是官民對立激化和群體事件激增,正在顯示着災難性的失控趨勢,現行體制的落伍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我們的基本理念

  當此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歷史關頭,有必要反思百年來的現代化曆程,重申如下基本理念:

•自由:自由是普世價值的核心之所在。言論、出版、信仰、集會、結社、遷徙、罷工和遊行示威等權利都是自由的具體體現。自由不昌,則無現代文明可言。

•人權:人權不是國家的賜予,而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享有的權利。保障人權,既是政府的首要目標和公共權利合法性的基礎,也是「以人爲本」的内在要求。中國的歷次政治災難都與執政當局對人權的無視密切相關。人是國家的主體,國家服務於人民,政府爲人民而存在。

•平等:每一個個體的人,不論社會地位、職業、性别、經濟狀況、種族、膚色、宗教或政治信仰,其人格、尊嚴、自由都是平等的。必須落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落實公民的社會、經濟、文化、政治權利平等的原則。

•共和:共和就是「大家共治,和平共生」,就是分權制衡與利益平衡,就是多種利益成分、不同社會集團、多元文化與信仰追求的群體,在平等參與、公平競争、共同議政的基礎上,以和平的方式處理公共事務。

•民主:最基本的涵義是主權在民和民選政府。民主具有如下基本特點:
(1)政權的合法性來自人民,政治權力來源於人民;
(2)政治統治經過人民選擇;
(3)公民享有真正的選舉權,各級政府的主要政務官員必須通過定期的競選產生;
(4)尊重多數人的決定,同時保護少數人的基本人權。
一句話,民主使政府成爲「民有,民治,民享」的現代公器。

•憲政:憲政是通過法律規定和法治來保障憲法確定的公民基本自由和權利的原則,限制並劃定政府權力和行爲的邊界,並提供相應的制度設施。在中國,帝國皇權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了;在世界範圍內,威權體制也日近黃昏;公民應該成爲真正的國家主人。祛除依賴「明君」、「清官」的臣民意識,張揚權利爲本、參與為責的公民意識,實踐自由,躬行民主,尊奉法治,才是中國的根本出路。

三、我們的基本主張

  藉此,我們本著負責任與建設性的公民精神對國家政制、公民權利與社會發展諸方面提出如下具體主張:

1.修改憲法:根據前述價值理念修改憲法,删除現行憲法中不符合主權在民原則的條文,使憲法真正成爲人權的保證書和公共權利的許可狀,成爲任何個人、團體和黨派不得違反的可以實施的最高法律,爲中國民主化奠定法權基礎。

2.分權制衡:構建分權制衡的現代政府,保證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確立法定行政和責任政府的原則,防止行政權力過分擴張;政府應對納稅人負責;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建立分權與制衡制度,中央權力須由憲法明確界定授權,地方實行充分自治。

3.立法民主:各級立法機構由直選産生,立法秉持公平正義原則,實行立法民主。

4.司法獨立:司法應超越黨派、不受任何干預,實行司法獨立,保障司法公正;設立憲法法院,建立違憲審查制度,維護憲法權威。盡早撤銷嚴重危害國家法治的各級黨的政法委員會,避免公器私用。

5.公器公用:實現軍隊國家化,軍人應效忠於憲法,效忠於國家,政黨組織應從軍隊中退出,提高軍隊職業化水平。包括警察在内的所有公務員應保持政治中立。消除公務員錄用的黨派歧視,應不分黨派平等錄用。

6.人權保障:切實保障人權,維護人的尊嚴。設立對最高民意機關負責的人權委員會,防止政府濫用公權侵犯人權,尤其要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任何人不受非法逮捕、拘禁、傳訊、審問、處罰,廢除勞動教養制度。

7.公職選舉:全面推行民主選舉制度,落實一人一票的平等選舉權。各級行政首長的直接選舉應制度化地逐步推行。定期自由競爭選舉和公民參選法定公共職務是不可剝奪的基本人權。

8.城鄉平等:廢除現行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落實公民一律平等的憲法權利,保障公民的自由遷徙權。

9.結社自由:保障公民的結社自由權,將現行的社團登記審批制改爲備案制。開放黨禁,以憲法和法律規範政黨行爲,取消一黨壟斷執政特權,確立政黨活動自由和公平競爭的原則,實現政黨政治正常化和法制化。

10.集會自由:和平集會、遊行、示威和表達自由,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自由,不應受到執政黨和政府的非法干預與違憲限制。

11.言論自由:落實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學術自由,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制訂《新聞法》和《出版法》,開放報禁,廢除現行《刑法》中的「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條款,杜絕以言治罪。

12.宗教自由:保障宗教自由與信仰自由,實行政教分離,宗教信仰活動不受政府干預。審查並撤銷限制或剝奪公民宗教自由的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禁止以行政立法管理宗教活動。廢除宗教團體(包括宗教活動場所)必經登記始獲合法地位的事先許可制度,代之以無須任何審查的備案制。

13.公民教育:取消服務於一黨統治、帶有濃厚意識形態色彩的政治教育與政治考試,推廣以普世價值和公民權利爲本的公民教育,確立公民意識,倡導服務社會的公民美德。

14.財產保護:確立和保護私有財產權利,實行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制度,保障創業自由,消除行政壟斷;設立對最高民意機關負責的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合法有序地展開產權改革,明晰產權歸屬和責任者;開展新土地運動,推進土地私有化,切實保障公民尤其是農民的土地所有權。

15.財稅改革:確立民主財政和保障納稅人的權利。建立權責明確的公共財政制度構架和運行機制,建立各級政府合理有效的財政分權體系;對賦稅制度進行重大改革,以降低稅率、簡化稅制、公平稅負。非經社會公共選擇過程,民意機關決議,行政部門不得随意加稅、開徵新稅。通過產權改革,引進多元市場主體和競爭機制,降低金融準入門檻,爲發展民間金融創造條件,使金融體系充分發揮活力。

16.社會保障:建立覆蓋全體國民的社會保障體制,使國民在教育、醫療、養老和就業等方面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17.環境保護:保護生態環境,提倡可持續發展,爲子孫後代和全人類負責;明確落實國家和各級官員必須爲此承擔的相應責任;發揮民間組織在環境保護中的參與和監督作用。

18.聯邦共和:以平等、公正的態度參與維持地區和平與發展,塑造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維護香港、澳門的自由制度。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通過平等談判與合作互動的方式尋求海峽兩岸和解方案。以大智慧探索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可能途徑和制度設計,在民主憲政的架構下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

19.轉型正義:為歷次政治運動中遭受政治迫害的人士及其家屬,恢複名譽,給予國家賠償;釋放所有政治犯和良心犯,釋放所有因信仰而獲罪的人員;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查清歷史事件的真相,釐清責任,伸張正義;在此基礎上尋求社會和解。

四、結語

  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和人權理事會的成員,理應爲人類和平事業與人權進步做出自身的貢獻。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當今世界的所有大國裡,唯獨中國還處在威權主義政治生態中,並由此造成連綿不斷的人權災難和社會危機,束縛了中華民族的自身發展,制約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這種局面必須改變!政治民主化變革不能再拖延下去。
  爲此,我們本著勇於踐行的公民精神,公佈《零八憲章》。我們希望所有具有同樣危機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國公民,不分朝野,不論身份,求同存異,積極參與到公民運動中來,共同推動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以期早日建成一個自由、民主、憲政的國家,實現國人百餘年來鍥而不捨的追求與夢想。



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法庭答辯文)/劉曉波(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在我已過半百的人生道路上,一九八九年六月是我生命的重大轉折時刻。那之前,我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大學生(七七級),從學士到碩士再到博士,我的讀書生涯一帆風順,畢業後留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在講台上,我是一名頗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同時,我又是一名公共知識份子,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發表過引起轟動的文章與著作,經常受邀去各地演講,還應歐美國家之邀出國做訪問學者。我給自己提出的要求是:無論做人還是為文,都要活得誠實、負責、有尊嚴。
  那之後,因從美國回來參加八九運動,我被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投入監獄,也失去了我酷愛的講台,再也不能在國內發表文章和演講。僅僅因為發表不同政見和參加和平民主運動,一名教師就失去了講台,一個作家就失去了發表的權利,一位公共知識人就失去公開演講的機會,這,無論之於我個人還是之於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的中國,都是一種悲哀。
  想起來,六四後我最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居然都與法庭相關;兩次對公眾講話的機會都是北京市中級法院開庭提供的,一次是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次是現在。雖然兩次被指控的罪名不同,但實質基本相同,皆是因言獲罪。
  二十年過去了,六四冤魂還未瞑目,被六四情結引向持不同政見者之路的我,在一九九一年走出秦城監獄之後,就失去了在自己的祖國公開發言的權利,而只能通過境外媒體發言,並因此而被長年監控,被監視居住(一九九五年五月—一九九六年一月),被勞動教養(一九九六年十月—一九九九年十月),現在又再次被政權的敵人意識推上了被告席,但我仍然要對這個剝奪我自由的政權說,我監守著二十年前我在「六二絕食宣言」中所表達的信念—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所有監控過我,捉捕過我、審訊過我的員警,起訴過我的檢察官,判決過我的法官,都不是我的敵人。雖然我無法接受你們的監控、逮捕、起訴和判決,但我尊重你的職業與人格,包括現在代表控方起訴我的張榮革和潘雪晴兩位檢察官。
  因為,仇恨會腐蝕一個人的智慧和良知,敵人意識將毒化一個民族的精神,煽動起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毀掉一個社會的寬容和人性,阻礙一個國家走向自由民主的進程。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夠超越個人的遭遇來看待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以最大的善意對待政權的敵意,以愛化解恨。
  眾所周知,是改革開放帶來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在我看來,改革開放始於放棄毛時代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執政方針。轉而致力於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放棄「鬥爭哲學」的過程也是逐步淡化敵人意識、消除仇恨心理的過程,是一個擠掉浸入人性之中的「狼奶」的過程。
  正是這一進程,為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寬鬆的國內外環境,為恢復人與人之間的互愛,為不同利益不同價值的和平共處提供了柔軟的人性土壤,從而為國人的創造力之迸發和愛心之恢復提供了符合人性的激勵。
  可以說,對外放棄「反帝反修」,對內放棄「階級鬥爭」,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得以持續至今的基本前提。經濟走向市場,文化趨於多元,秩序逐漸法治,皆受益於「敵人意識」的淡化。即使在進步最為緩慢的政治領域,敵人意識的淡化也讓政權對社會的多元化有了日益擴大的包容性,對不同政見者的迫害之力度也大幅度下降,對八九運動的定性也由動暴亂改為政治風波。
  敵人意識的淡化讓政權逐步接受了人權的普世性,一九九八年,中國政府向世界做出簽署聯合國的兩大國際人權公約的承諾,標誌著中國對普世人權標準的承認;二○○四年,全國人大修憲首次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了憲法,標誌著人權已經成為中國法治的根本原則之一。與此同時,現政權又提出「以人為本」、「創建和諧社會」,標誌著中共執政理念的進步。
  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和親歷,我堅信中國的政治進步不會停止,我對未來自由中國的降臨充滿樂觀的期待,因為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攔心向自由的人性欲求,中國終將變成人權至上的法治國。我也期待期待合議庭的公正裁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裁決。
  如果讓我說出這二十年來最幸運的經歷,那就是得到了我的妻子劉霞的無私的愛。今天,我妻子無法到庭旁聽,但我還是要對你說,親愛的,我堅信你對我的愛將一如既往。這麼多年來,在我的無自由的生活中,我們的愛飽含著外在環境所強加的苦澀,但回味起來依然無窮。我在有形的監獄中服刑,你在無形的心獄中等待,你的愛,就是超越高牆、穿透鐵窗的陽光,撫摸我的每寸皮膚,溫暖我的每個細胞,讓我始終保有內心的平和、坦蕩與明亮,讓獄中的每分鐘都充滿意義。而我對你的愛,充滿了負疚和歉意,有時沉重得讓我腳步蹣跚。我是荒野中的頑石,任由狂風暴雨的抽打,冷得讓人不敢觸碰。但我的愛是堅硬的、鋒利的,可以穿透任何阻礙。即使我被碾成粉末,我也會用灰燼擁抱你。
  親愛的,有你的愛,我就會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審判,無悔於自己的選擇,樂觀地期待著明天。我期待我的國家是一片可以自由表達的土地,在這裡,每一位國民的發言都會得到同等的善待;在這裡,不同的價值、思想、信仰、政見…既相互競爭又和平共處;在這裡,多數的意見和少數的意見都會得到平等的保障,特別是那些不同於當權者的政見將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在這裏,所有的政見都將攤在陽光下接受民眾的選擇,每個國民都能毫無恐懼地發表政見,決不會因發表不同政見而遭受政治迫害;我期待,我將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從此之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
  表達自由,人權之基,人性之本,真理之母。封殺言論自由,踐踏人權,窒息人性,壓抑真理。為踐行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權利,當盡到一個中國公民的社會責任,我的所作所為無罪,即便為此被指控,也無怨言。
  謝謝各位!

0 回應:

張貼留言

 

耳機裡的新浪潮 Design by Insight © 2009